发布时间:2018/09/11 浏览:65753次
前两次我们介绍了人体肠道内有巨大数目的肠道细菌,以及它们在身体其它器官也有分布,我们也提到肠道和其它器官通过“轴”来跟其它器官进行信息交流。这一回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功能。
现在的教科书对大肠功能的描写实在是极大地忽略了它们的真实功能。比如某“系统解剖学”(2010年第七版)竟将其简略为“吸收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并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仅此而已?
这实在是太小看大肠和它所包含的肠道菌群了。
全面地看,已经知道的大肠(包括肠道菌群)整体功能包括:
可以帮助消化吸收、产生更多的能量;
分泌维生素和其它小分子物质;
协助免疫反应;
具备强大的内分泌功能;
具有化学物转化功能;
以前的教科书上只提到了这五大功能的其中一个而已(也就是第二个)。
先说第一个。
食物中大约10-20%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支链淀粉)是在小肠中无法消化的。
但是它们可以作为肠道细菌的食物。
进入大肠以后它们就可以在肠道菌群的帮助下进行消化。
细菌固然小,人家也需要吃东西的不是吗?它们是一群静静的潜伏者,但是并不是特务。它是人类的密切伙伴。
人家在为你工作、为你服务呢。别自私,给它点食物不好吗?
更何况,你给它一点儿吃的,它会给你更多的反馈。
比如,短链脂肪酸。你的肠道上皮细胞就靠这东西来产生能量。另外,这些脂肪酸让肠道保持低pH的酸性环境,可以抑制那些坏细菌的繁殖。
再比如,维生素。
已知它们可以合成以下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2,硫辛酸、生物素、维生素B12、维生素K等。
人体本身是不能产生维生素的(所以需要供应),而细菌可以产生。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细菌都可以产生它们,只有部分菌种可以,这部分细菌自然就是好细菌。比如双歧杆菌。
现在轮到重心了:你知道肠道细菌可以协助调理免疫反应吗?
如果说肝脏是人体的海关,那么位于肠道黏膜下层的淋巴系统就是人体的边防部队。
淋巴细胞就是人体内的边防军人。
这些“边防军人”可不是一出生就可以承担巡逻任务的,虽然他们注定要参军。
它们出生在骨髓,在骨髓和胸腺里成熟。
刚出生的“小军人”可还是什么都不能干呢。它们也需要学习,掌握技能。不合格的就毫不留情地淘汰:
所有看到有抗原刺激但是没有任何反应的淋巴细胞全部淘汰。
所有不能识别自我的淋巴细胞也全部都淘汰(不能把自己人当坏人给逮起来了)。
这样下去就只有5%的细胞可以存活下来,其它的95%都不合格而遭淘汰。
淘汰率极高对不对?
那么肠道细菌跟免疫系统是什么关系呢?
人体免疫细胞的70% 是驻扎在肠道周围的。
为什么?
很显然,肠道是人体跟外界接触最频繁的地方,就像是外来移民最多的地方。
移民有好的,也有坏的。可能恐怖分子就夹杂在人群中伺机作乱,免疫系统在此地布下重兵,就为了及时把坏分子揪出来。
好的移民细菌会给免疫系统发出正确的信号哩。
更重要的是会促进免疫系统的成熟。
这个说起来就复杂极了,不说也罢。有兴趣的可以进一步探讨。
肠道细菌还具备强大的内分泌功能。可以把它当做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
目前已知肠道细菌可以分泌几千种各种各样的分子,很多都是对人体有益的,包括一些有内分泌效应的分子。
所谓内分泌是指由人体内分泌器官分泌一些小分子信号物质,进入血流再作用于远处的其它细胞来发挥作用。
按照这个定义,把肠道菌群也可以定义为内分泌器官也毫不为过,因为目前已知它可以分泌多达上百种各类内分泌信号分子。
目前已知的由肠道菌群分泌的内分泌物质包括:次级胆酸、三甲胺、儿茶酚胺,神经递质类分子诸如多巴胺、5羟色胺、GABA、色氨酸、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
还有大量的激素类物质有待鉴定,相信这个名单会越来越长。
这些物质可以全方位地影响人体健康。
这些小东西,你给它们的是垃圾(对的垃圾),它回报的是健康的身体;但是如果你给的不对,它们会让你得病。
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实对肠道细菌来说也同样成立:菌能送给你健康,亦能送病。就看你体内有什么样的细菌了。
在最后我借用《星球大战》里最常出现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May the Probiotics be with you (愿好的肠道细菌和你同在).
Probiotics其实是指那些对人体有利的好细菌,并不仅仅限于大家知道的益生菌。
——————————————
来自杜玮南博士的公众号“为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