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同号)
17199922900
 
益生菌与精神分裂症

发布时间:2019/10/18    浏览:82996次    

精神分裂症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心理健康问题,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病程迁移缓慢,常可发展为精神活动衰退等特征。精神分裂症的概念框架有其历史渊源,德国精神病学家、现代精神病学创始人Emil Kraepelin对精神障碍的发病、过程和结果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观察,提出了“早发性痴呆”(dementia praecox)的概念,其核心在于早期发病、慢性进行性病程和“痴呆”的结局。1911年,瑞典精神病学家Eugen Bleuler将其命名为“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认为许多病人不一定是早期发病,其病程可能是急性或亚急性,结局也不一定是痴呆。这一术语描述了各种心理功能相互分裂的过程,在Bleuler看来,这种精神功能的瓦解或分离导致了幻觉和妄想等症状的发生。

 

女性精神分裂症的平均发病年龄在25-30岁之间,而男性则在18-25岁之间。疾病治疗、症状的衰弱效果、耻辱感和社会排斥,可以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体、社会、情感和生活功能的严重损害。精神分裂症的年平均发病率大约为每10万人中15-40人,平均患病率约为4.5‰,而一个人在一生中罹患此病的风险为0.7%。据统计,全世界有2亿人受到某种形式的精神疾病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可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认知功能等方面,个体之间症状差异很大,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或病期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症状。在诊断精神分裂时,首先需要排除其它精神疾病以及确定患者的症状不是由于滥用酒精或毒品、药物的副作用以及其它身体疾病等造成的。此外,患者还必须符合:(1)至少具有下列两项特征性症状且均持续一个月以上,其中一项必须是第13项症状之一:①妄想、②幻觉、③言语混乱、④行为异常、⑤情感冷漠、言语缺乏与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2)工作、学习或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下降;(3)出现上述症状至少已有六个月的时间了。

 

精神分裂的症状有“阳性”和“阴性”两类:阳性症状指的是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言语混乱、兴奋打闹、怪异行为,以及明显的思维联想异常、思维逻辑倒错等症状;阴性症状指的是精神功能的减退或缺失,主要包括情感反应、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三大方面。典型的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是确诊精神分裂症的重要依据。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多出现于疾病早期和症状充分发展期,一旦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逐渐消失或症状已具慢性化特点时,往往预示着疾病转向阴性阶段。研究发现,与没有出现阴性症状的人相比,出现阴性症状的人在神经解剖学上存在明显差异。阴性症状表现被认为是进行性的,预后差,一般是不可逆的。

 

益生菌与精神分裂症

 

-脑轴是肠道和大脑之间的信息交流系统,由免疫、迷走神经和神经内分泌途径构成,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影响大脑和行为。肠-脑轴的研究在心理健康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了解肠-脑轴的改变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方法,比如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通常伴随着胃肠道炎症和菌群失衡,因此通过益生菌调节肠道及菌群平衡或许有利于缓解精神分裂症。

 

益生菌是指当摄入足够数量时,能够影响肠道菌群,从而改善宿主健康和免疫系统的活性微生物。胃肠道中的致病菌和有益菌之间存在着稳态平衡,这种平衡在维持健康的免疫系统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康的细菌可与不健康的细菌竞争食物中可利用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帮助维持胃肠道内的稳态。这种平衡可能会被大量致病细菌的进入或通过服用抗生素等而打破。持续地补充足够数量安全而强健的益生菌,可以帮助稳定致病菌和有益菌的平衡,以确保维持免疫系统健康。益生菌的健康益处是菌株特异性的,每个菌株都有自己的作用,为宿主提供不同的益处。益生菌除了影响肠道pH值和为大肠细胞提供营养外,还可通过积极影响免疫产生、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进一步支持免疫系统。

 

1、临床个例发现益生菌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2012年的一项研究探讨了益生菌对一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的影响。研究发现,补充益生菌对一例50岁、有30年精神分裂症病史的住院男性患者的阴性症状有缓解作用。该男性患者的症状表现包括阳性症状(幻听)和阴性症状(缺乏活力和情绪表达不良),该男性还患有慢性便秘,为了缓解便秘,进行了益生菌治疗。该益生菌制剂由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和马铃薯杆菌(Bacillus mesentericus)组成,补充剂量为3g/天,每克益生菌制剂中含有10mg粪链球菌、50mg丁酸梭菌和50mg马铃薯杆菌。益生菌制剂与患者的正常抗精神病药物同时使用。同一病房的另一名年龄相仿的患者作为对照,该患者只接受常规的抗精神病治疗。

 

结果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测量,PANSS量表是测量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量表,由三个分量表,共30个条目组成。三个分量表分别为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和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量表:其中阳性症状量表包括妄想、概念紊乱、幻觉行为、兴奋、夸大、猜疑/被害、敌对性7个条目;阴性症状量表包括情感迟钝、情绪退缩、情感交流障碍、被动/淡漠社交退缩、抽象思维困难、交谈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刻板思维7个条目;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量表包括关注身体健康、焦虑、自罪感、紧张、装相和作态、抑郁、动作迟缓、不合作、异常思维内容、定向障碍、注意障碍、判断力和洞察力缺乏、意志障碍、冲动控制障碍、先占观念、主动回避社交16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7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在开始益生菌治疗前30天和1天,以及开始益生菌治疗后30天、60天和120天,对两名受试者进行了PANSS测量;同时在益生菌治疗开始前1天和益生菌治疗开始后30天和120天对粪便菌群进行分析。

 

在开始益生菌治疗前,两名患者的症状和粪便菌群含量几乎没有差异。在开始治疗30天后,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粪便菌群发生了类似的变化,这种变化一直持续到120天。接受益生菌治疗的患者与未接受益生菌治疗的患者相比,PANSS总分有所下降,主要降低的是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没有接受益生菌治疗的患者的PANSS评分在150天的研究中没有变化。接受益生菌治疗的患者在开始治疗30天后粪便菌群也发生变化,肠球菌的数量减少,同时出现了梭菌、瘤胃球菌、真杆菌、链形杆菌和拟杆菌,这种变化一直持续到治疗后的120天。PANSS评分和粪便菌群的变化是相关的,肠道菌群的变化改变了细胞因子的平衡,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益生菌可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肠道功能

 

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也伴随着一些胃肠道症状的高发,特别是便秘。多达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有便秘。对于缺乏锻炼和饮食不良的患者,便秘可能进一步加剧。补充益生菌有助于缓解其他人群的胃肠道症状,也提示益生菌可能对于精神分裂症也有效。2014年的一项在医院门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进行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发现补充益生菌可以改善大多数患者的胃肠道功能。

 

一共65名患者登记参加了试验,随机分配为两组:33名接受辅助益生菌治疗,32位接受辅助安慰剂治疗。试验所使用的益生菌为包含10亿个活菌的鼠李糖乳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的组合。共有58名参与者完成了试验。所有参与者都同时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人员每两周使用PANSS量表评估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状,并且每周询问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研究发现在14周的益生菌或安慰剂辅助治疗过程中,两组之间并没有发现PANSS量表总评分的显著差异;但是,益生菌组的患者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太可能发生严重的排便困难。说明补充益生菌可以帮助防止一些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常见的躯体症状,尤其是胃肠道症状的发生。

 

3、益生菌对酵母感染的精神分裂患者的健康作用

 

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非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肠道中白色念珠菌和酿酒酵母两种酵母菌的水平升高。此外,血液中白色念珠菌的抗体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和认知功能降低有关。2017年,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研究人员给精神分裂症患者补充益生菌可以改善酵母菌失衡,明显降低血液中的白色念珠菌抗体水平。同时研究人员也调查了在14周的益生菌或安慰剂处理过程中,补充益生菌对排便困难和精神分裂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

 

这项新的研究包括56名成人参与者,平均年龄为46岁,其中37名参与者为男性。研究人员测量了益生菌服用前后血液中抗酿酒酵母和白色念珠菌的抗体水平,酿酒酵母是一种发酵啤酒的酵母菌,白色念珠菌会造成酵母感染。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两种类型的酵母都升高了。研究发现在22名服用益生菌的男性患者的白色念珠菌抗体水平下降了43%,而15名服用安慰剂的男性患者只下降3%。服用益生菌的患者中18位的抗体水平下降,4位没有反应。酿酒酵母的抗体水平在益生菌处理期间没有变化。在女性患者中没有观察到服用益生菌的明显效果。

 

在接下来的分析中,研究人员着重关注了血液白色念珠菌抗体水平升高的酵母感染的男性患者。在安慰剂组中,5位酵母感染的患者排便更加困难,平均得分为0.74,而10位没有酵母感染的患者排便状况平均得分为0.19。该研究进一步说明酵母感染导致了男性精神分裂患者的排便困难。

 

研究人员接下来分析了酵母感染或未感染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ANSS精神症状评分是否有差异。分析发现,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男性患者有较高水平的阳性症状,比如妄想和敌对性,PANSS平均得分为19.5,而没有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男性患者平均得分低于18.5

 

同时,研究人员观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服用益生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没有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总之,补充益生菌可以帮助恢复许多男性患者的酵母抗体水平,恢复酵母平衡,改善白色念珠菌相关的胃肠道不适。

 

关于益生菌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的疗效的研究还十分有限,虽然这些研究证据还不能支持益生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但却表明了益生菌在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中的潜力。

 

肠脑轴:精神分裂症发生的潜在病因学途径

 

最近的动物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胃肠道功能紊乱、炎症、中枢神经系统生物化学、自主反应和行为之间存在神经和激素的双向交流通道。研究人员发现无菌小鼠的应激反应性增加,焦虑水平降低;同时,无菌小鼠皮质酮水平显著升高,而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上调。

 

这一发现为肠道菌群对应激反应生理学的影响提供了证据。其它动物研究发现,慢性结肠炎与雄性小鼠的焦虑行为增加有关,给这些小鼠补充益生菌长双歧杆菌可有效地纠正其行为,但不能减少通过测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反映的肠道炎症。长双歧杆菌的抗焦虑作用依赖于迷走神经的完整性,表明迷走神经在调节焦虑及其相关行为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这一发现表明这种益生菌对中枢神经系统缺乏直接作用,但可能通过迷走神经通路发挥作用。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它与焦虑和抑郁水平的升高有关。通过给小鼠持续补充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可诱导引起GABA系统功能改变以及小鼠在高架十字迷宫中的焦虑样行为减少。补充鼠李糖乳杆菌也可以显著降低应激诱导的皮质醇水平升高。这些变化在迷走神经切断的小鼠中没有发现,表明迷走神经参与调节焦虑和抑郁以及鼠李糖乳杆菌的有益作用。

 

肠脑轴是肠道与大脑之间交流的双向通道,是由受体、神经递质以及投射到自主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传入和传出纤维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反射网络。肠脑轴双向交流的性质表明,大脑可以影响胃肠道功能,反之亦然,胃肠道系统也可以影响大脑功能和行为。这意味着心理过程,特别是应激反应可以影响胃肠道功能,胃肠道功能也可以影响认知、情绪反应和行为。慢性应激可以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HPA轴参与调节免疫系统,是调节人体生物心理应激反应的重要部分。糖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作为HPA轴功能的一部分可以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产生。胃肠道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的分泌可以影响肠脑轴的一系列功能,比如肠道转运、内脏感觉和肠壁通透性。

 

虽然关于益生菌对减轻精神分裂症症状的作用目前只有很少的证据。然而,在精神分裂症症状发生的应激易感模型中,免疫过程、精神分裂症症状发生以及HPA功能之间的联系,为今后关于益生菌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

 

HPA功能和应激易感性模型为理解益生菌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支持

 

在一个高精神分裂症风险的人群中,HPA轴功能与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发生有关。受试者被观察超过一年的时间,并使用高分辨率的核磁共振成像测量脑垂体体积。研究发现,与未出现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受试者相比,出现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受试者的脑垂体基线体积明显更大。脑垂体基线体积每增加10%,精神分裂症的发生风险增加20%

 

脑垂体体积的增加对精神分裂症症状发生的影响可以通过应激易感性模型来了解。应激易感性模型在解释精神分裂症症状发生的过程中整合了一系列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该模型由三个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1)易感性因素是指那些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发生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先天易感性主要是生物易感性,比如遗传易感性。后天易感性是指出生后发生的创伤、人际困难和特定疾病等易感性因素。研究也进一步确定了四个个人易感性因素:多巴胺功能失调、信息处理和注意力缺陷、自主神经过敏以及分裂型人格特质。易感性是有个体差异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易感性的大小决定了易患精神分裂症的程度;易感性越高,此人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就越大。易感性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承受压力的能力。(2)压力是应激易感性模型中的一个诱发因素。当一个人经历高水平的压力或压力的累积效应超过一个人的压力阈值时,问题就来了。这意味着压力无法被缓解,精神分裂症症状就可能在那些足够易感的人群中表现出来。如果压力低于预定阈值,人就不会出现精神分裂症症状。(3)调节因素是指那些具有足够易感性的人群中影响精神分裂症症状发生的个体环境应对能力和心理因素等。发病前功能、自信、自尊、社交网络和应对能力的健康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压力缓解或提高一个人的压力阈值来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发生。

 

脑垂体体积的增加和HPA轴功能的变化可以解释生理过度兴奋以及如何导致精神分裂症症状发生的机制。自主神经过度反应是一个人的易感因素,也为脑垂体体积增加和HPA轴功能改变在精神分裂症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HPA轴的激活似乎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相一致,HPA轴所释放的激素和肽类也与胃肠道系统和肠脑轴的功能有关。肠脑轴参与胃肠道系统、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及其产物之间的双向沟通。益生菌影响着这种生物免疫-神经生理相互作用的环境。HPA轴和肠脑轴之间的联系为益生菌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可行性提供了证据。

 

结论

 

现在支持益生菌对减少精神分裂症的有益作用的直接证据还十分有限。然而,大量的人群研究证据表明,益生菌的特定菌株可以对宿主产生有益的抗焦虑作用和免疫效应。这两种效应对于那些经历高水平的生理唤醒和/或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人来说尤其突出。应激易感模型表明,精神分裂症症状由于自主神经过度反应和生理唤醒的增加而出现,这两者结合起来激活一个人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这一过程可能会因HPA轴活性的增加而加剧。肠脑轴支持将益生菌的有益作用从胃肠道转移到大脑。同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会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益生菌的免疫效应可能有利于支持那些需要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人的免疫系统。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也伴随着严重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炎症反应的异常激活以及酵母菌感染,益生菌对于这些症状的改善作用也提示我们益生菌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的潜在应用价值。

 

最近,我们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益生菌与各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关系,很多人以为我们在“授人以鱼”,其实我们是在“授人以渔”,我们不是为了推销益生菌,而是给大家传达一种健康的理念,教大家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知道的是,我们的身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身体各个系统器官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健康的肠道是维持身心健康的一个关键因素。很多病我们或许不是非要用医药来对付,“是药三分毒”,我们很多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许多药物造成的伤害甚至大于好处。那些通过大量服用药物来治疗疾病的人必须经历两次恢复过程,一次是从疾病中恢复,一次是从药物中恢复。通过健康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维持健康的肠道或许就可以帮我们轻松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总之,愚者见“鱼”,智者见“渔”吧!

 


友情链接: 广州奇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金锋实验室 / NSバイオ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 未来生命科学 /
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17199922900(微信同号)
020-85501792
邮箱:gdnewsun@gdnewsun.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林和中路8号海航大厦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