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同号)
17199922900
 
我们能够预测未来的健康吗?!

发布时间:2019/07/25    浏览:83162次    

如果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健康吗?”,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挺健康的。但是你知道什么是健康吗?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各方面都处于良好和最佳的状态,一方面是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另一方面是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强,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及各种致病因素对身体的刺激。如果这个时候我再问大家“你觉得自己健康吗?”,恐怕很多人该犹豫了。

如果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健康吗?”,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挺健康的。但是你知道什么是健康吗?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各方面都处于良好和最佳的状态,一方面是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另一方面是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强,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及各种致病因素对身体的刺激。如果这个时候我再问大家“你觉得自己健康吗?”,恐怕很多人该犹豫了。事实上,我们很多人以为自己很健康,其实未必见得。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是“无病即健康”,那不是真正的健康。



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是,现代社会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到了几近流行的程度。2019年,我国首部《健康管理蓝皮书》发布,蓝皮书指出,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在3亿左右,其中65岁以下人群慢性病负担占50%。现在,全球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数也正在迅速增加。据美国预测,到2030年,将有近一半的人口可能被诊断出患有某种形式的慢性病,这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在生命早期阶段患病。


摆在我们面前的另一个事实是,越来越多疾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孩子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甚至癌症,这些疾病原本认为离孩子们很遥远,但是现在却悄悄地在孩子们身上流行,这是非常不可接受的。在过去,自闭症是一种极少发生的疾病,很多人甚至从未听说过,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自闭症的发病率迅速增长,现在据估计,每68名儿童中就有1名患有自闭症。儿童多动症和抽动症的发病率也是越来越高。所以,现在的孩子可能会比他们的父母更早生病,更早被诊断出疾病,甚至可能更早死于某些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


过去我们常说糖尿病是富贵病,知道那是好东西吃太多了,生活太奢侈了,而今天,大量在温饱线下生活的人群也开始患这样的“富贵病”,确实是始料所不及的事情。人们将这些现象不再以“富贵病”的方式去称谓,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文明病。


目前,有一类慢性疾病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这种疾病中,免疫系统误将自身成分当成外来物质进行攻击,本应该是来保护自己的,却伤害了自己,这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人体有100多种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几乎涉及身体的任何器官或组织。我们熟悉的糖尿病、炎症性肠病、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疾病等都是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范畴,当然还有很多罕见的疾病。


在世界范围内,导致人们生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其次是癌症,第三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然而,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实是一个慢性炎症性过程,而我们身体处理炎症的唯一系统就是免疫系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是导致疾病和死亡的头号原因。


接下来,我们也主要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角度来阐述。



疾病不是突然发生的


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你是否认为自己会在某天早上醒来时突然得了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或突然增重10公斤呢?答案是当然不会,这些都是数年甚至数十年来逐步发展的结果。


疾病的发生是一个过程,我们不会在某一天早上醒来的时候突然就患上糖尿病,糖尿病是慢慢地、几乎察觉不到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而来的;我们也不会在一夜之间突然患阿尔茨海默病,这是一个长达数十年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向前发展。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一过程可能早在你20-3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了,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健康会经历多个阶段的衰退。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病例中,它可能以脑雾开始,然后是健忘、困惑、记忆丧失,最后是痴呆。对于糖尿病来说,这可能开始于对甜食的渴望,然后是血糖不平衡,接着是代谢综合症和体重增加,接着是反反复复的麻木和刺痛感,最后是糖尿病的发生。


自身免疫也是一种渐进的疾病状态,一端是活跃健康的状态,而另一端的退行性疾病状态,两者之间就是疾病过程的不同阶段,正如前面提到的“脑雾——健忘——痴呆”的阿尔茨海默病疾病过程,这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谱,在任何一个谱阶时,如果得不到控制,就可能朝下一个谱阶发展,最终出现临床症状,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意味着我们在被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之前,在第一个症状出现之前,我们身体就已经在遭受自身免疫性损伤,只是这时还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果这种损伤持续积累,最终就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这一过程,我们就可能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也就是说阻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预测吗?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是一个过程,那么你想在什么时候知道自己是否处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疾病谱内呢?你会等到组织器官受损出现明显症状的时候吗?还是希望在出现症状之前早发现早预防呢?我想大家一定选择后者。


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许多自身抗体,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不会对自身的组织和细胞发生反应,在某些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可能将自身组织和细胞视为“异物”,而产生自身抗体,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200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表明一些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之前很多年就已经出现,并且逐渐积累。


美国军人在服役期间会多次被抽血,自1978年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冻存着这些血液样本。美国的研究人员请求获得政府许可,调取了130名被诊断为红斑狼疮的退伍军人在服役期间所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了分析。


每一个被诊断为红斑狼疮的退伍军人,在出现任何症状之前,血液中就有七种不同的可导致红斑狼疮的抗体升高。这些抗体水平每年都在增加,直到达到一个阈值时,器官的损伤严重到足以出现症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细胞受到攻击,炎症加剧,症状加重。最后,当症状无法忍受时,他们去看医生,被诊断为红斑狼疮。然而,参与研究的每一位退伍军人至少在5年前就出现了抗体水平的升高,但是在早期阶段,我们感觉不到这些抗体会如何损害我们的细胞,直到组织损伤发展到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见下图)


(图片来源:N Engl J Med, 2003)


当我们暴露在任何环境诱因时,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被激活来保护我们,这是全天候发生的,但是我们并不会注意到它。这就是所谓的正常免疫。如果暴露的程度增加,我们可能会经历一些轻微的刺激,比如流鼻涕、肌肉酸痛或脑雾。如果暴露水平继续增加,免疫系统不得不做出更积极的反应,这就开始了炎症级联反应。超出正常范围的过度炎症会引起细胞损伤,持续的细胞损伤会导致组织损伤,持续的组织损伤会引起器官炎症,持续的器官炎症会增加症状的强度,你会对那个器官产生升高的抗体。持续升高的器官抗体会导致器官损伤,这时你的症状就可以被识别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这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主要途径。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检测一些自身抗体的水平来预测自己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通过自身抗体的水平来衡量其强度。当抗体水平轻微升高时,一些人可能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而另一些抗体水平极高的人也可能根本没有症状。然而,这两类人如果不加以干预,都将沿着疾病的方向继续前进,直到被诊断出某种疾病。因此,是否注意到症状并不重要,如果你有升高的自身抗体,它们就可能对组织造成损害,加速组织退化。




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下,为什么有的人容易生病,而有的人却不容易生病?


任何环境诱因都会刺激我们的免疫系统。我们经常说,抗生素的使用、高脂高糖的加工食品、外卖烧烤、吸烟饮酒、空气污染、工业化学物质等等可能增加各种疾病的风险。有的人就出来唱反调了,他们说自己天天吃外卖、天天喝可乐、天天吃炸鸡,也没啥毛病啊。为什么呢?


人体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有毒物质,我们可以把人体比喻成一个不断装满水的“杯子”。如果我们持续往里倒水,最后水就会溢出来。当我们接触到的有毒物质有限时,我们的身体可以通过肝脏、皮肤和消化系统的解毒和排出毒素,也就是在“杯子”装满之前就处理掉它们,毒素就不会引起健康问题。但是,一旦“杯子”完全满了,水溢出来,这就意味着身体的排毒机制不堪重负,导致体内的毒素水平超过身体所能承受的阈值,现在大量的有毒物质开始在你的血液中循环。


我们的身体具有一定的处理有毒物质而不破坏我们的身体健康的能力,但是,过度接触毒素会使身体的排毒系统超负荷。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每天都接触这些有毒物质,再加上身体对某些食物很敏感,我们就更有可能把“杯子”倒满,超越身体的阈值。然后,当身体开始对这些无法排除的毒素做出反应时,炎症就会开始累积,而炎症正是大多数慢性疾病的根源。


正如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的遗传背景、我们的身体状况的差异,包括我们的肠道菌群,使我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比其他人具有更强的是身体解毒能力,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这个“杯子”的容量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同样的情况下,有的人很容易生病,而有的人似乎就没那么容易了,有的人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就会暴露出来,而有的人可能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对于有的人,不要心存侥幸,如果你坚持不健康的饮食,总有一天你的“杯子”会装满,到时候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后悔也就来不及了。



同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一个人受伤的是肝脏,而另一个人受伤的是脑子?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大类疾病,几乎可以攻击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那为什么,同样都是自身免疫,每个人的表现可能都不一样呢?


其实,我们可以把人体想象成是一个由相互连接的器官和系统组成的“链条”。每当我们拉动一根链条时,它总是在最薄弱的一环上断裂。无论你的薄弱环节在身体的哪个部位,炎症都会产生影响,引起症状。这一薄弱环节可能就是你感觉不舒服的原因。也许是体重,也许是记忆,也许是甲状腺,也许是关节……它可以是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这一薄弱环节可能就是你可能经历疾病的地方。也就是说,我们身上哪个部位最脆弱,也就最容易受到毒素的攻击。


我们反复强调过肠道健康的重要性,肠道健康几乎与我们身体每一个部位密切相关。我们也列举了很多补充益生菌的健康益处,很多人表示怀疑,感觉益生菌好像变成万能的了,甚至觉得我们是在推销益生菌。其实,我们有很多朋友通过健康饮食和适当补充益生菌来修复健康的肠道以后,很多方面的疾病都得到了缓解甚至治愈。在肠道功能受损的情况下,我们所摄入的毒素会通过肠道进入血液,这个时候,我们身体的脆弱点在哪,就可能导致哪个部位出现问题,所以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疾病。当我们解决了肠道问题以后,相当于解决了问题的根源,降低了毒素的暴露,所以各种不同的问题都得到了缓解。



现代医疗的最大问题


首先,现在的医学诊断通常只能发生在有明显的组织损伤之后。到那时,问题就严重了,可能一辈子都要与疾病作斗争。我们很多人可能经常感觉到身体的不适,然而到医院各种检查都显示“正常”。你难道不想知道,你所经历的某些不适是否与自身免疫有关,越早越好吗?


前面我们说过,在出现明显症状或做出疾病诊断之前数年,自身抗体水平就开始升高,从而开始破坏目标组织。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你处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谱的什么位置以及组织损伤的累积程度。某些反复出现的症状,比如疲劳、腹胀、精力不足、记忆力衰退,或其它看似无关的症状,可能是我们的免疫系统所发出的信号,让我们知道有什么东西失去了平衡。


我们的身体一直在努力工作,以补偿我们的组织损伤,并试图保持平衡,但是当这种补偿能力损耗殆尽时,组织损伤的累积就会开始产生症状。这就会像雪球一样,一旦开始滚动,除非你让它停止,否则它只会越滚越大,也就是说问题只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疲劳、疼痛、抑郁、肥胖、失眠、焦虑、头痛等等症状十分常见,很多人不以为然,甚至视为生活的正常组成部分。这是有问题的,“常见”在英语里是“common”,“正常”是“normal”,常见不等于正常,“常见”意味着很多人都有,“正常”则意味着事情应该是这个样子。“常见”的症状不应该视为“正常”。所以,面对所经历的任何一个症状,我们都需要弄清楚它到底是“common”还是“normal”。没有人应该忍受这些症状,没有人应该接受它们,也没有人应该忽视它们。症状的出现应该迫使我们引起注意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其次,现代医学中所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忽视这些症状或者习惯性地服用药物来对付它们。药物只是暂时的缓解症状,比如疼痛,虽然偶尔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或其它非甾体类消炎药没有什么错,甚至偶尔服用处方止痛药也没有什么错,但是如果你经常服用这些药物,那么你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


第一,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人中,多达65%的人会在产生肠道炎症,导致许多其它疾病的发生,非甾体类消炎药也会引起继发性自身免疫性反应的发生。


第二,疼痛是身体某些部位出现问题的信号,依赖止痛药只是在掩盖疼痛的症状,并不能解决导致疼痛的根本问题。想象一下,你正在开车,仪表盘上亮起了一个警示灯,你会不会把车停在路边,到仪表盘下面寻找连接到警示灯上的电线,然后切断电线,回到路上继续开车呢?我猜你不会。我们很清楚,如果我们无视警示灯,我们的车可能会损坏,还可能会把我们置于危险之中。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我们依赖止痛药而不去寻找引起疼痛的潜在诱因,就如同忽视仪表盘上的警示灯一样,最终可能将我们置于更危险的境地,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发生。


忽视或掩盖症状而不寻找根本原因,会让那些潜在的危险因素继续造成更多的组织损伤。很正常,我们都希望能够马上感觉好一些,也许某些药物能做到,但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解决引起不适的根本问题,否则身体的损伤还将持续,最终到药物不再能解决症状的程度。



我们到底能不能预测未来的健康?


说了这么多,我们到底能不能预测未来的健康呢?


很多人认为自己很健康,其实未必见得!那充其量可能是“自我感觉良好”。今天的健康是完全可以用精确的检测和数量指标来定义,而不是靠过去简单的听诊望诊或透视来判断。过去我们检测结论经常说正常,实际上限于检测方式和检测精度,更贴切的说法应该是“未见异常”,因为实际上可能有潜在的异常尚未被发现。


我们很多人都会定期做体检,我们也经常看到报道,有人上个月刚做完体检一切正常,下个月就诊断出癌症,很多人也开始怀疑体检的可靠性。疾病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在我们出现明显的症状和可诊断的疾病之前,很多指标就已经在发生细微的变化。持续的症状和检测结果的变化趋势可以让我们看到健康的走向。


我们知道很多指标都有一个正常范围,比如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为3.9-6.1 mmol/L,首先每个人的正常范围因为个人身体状况的差异会有着细微的差异,此外,如果你的血糖值为6.0,虽然在正常范围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因为已经很接近临界值,我个人习惯把这个范围均分为三份,处于中间范围的相对更健康,正常范围内的偏高或偏低也应该引起注意。


有毒重金属含量也值得注意,前面我们提到过,有毒重金属的参考值只有上限,没有下限,也就是说它们对身体没有任何作用,存在即是危险,不要因为没有超标就感到庆幸,也应该注意避免进一步的接触。


正常体检很少检测自身抗体,自身抗体通常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诊断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诊断之前就可能出现自身抗体的升高,所以即使还没有被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甚至还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也可能检测出自身抗体阳性,这意味着身体存在自身免疫反应,说明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我们要学会看自己的体检报告:


我们不要只关注那些存在异常的结果,即那些后面有“上升”或“下降”的箭头的结果。

对于任何一个指标,即使在正常范围内,偏高或偏低也应该引起注意。

对于那些只有上限,没有下限的指标,存在即是危险,无论是否超标都应该重视。

学会对比观察每次的体检结果,观察每一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即使仍然在正常范围内,但是“上升”或“下降”可能都意味着有风险。


疾病不是突然发生的,通过持续监测身体的变化和体检结果的变化趋势,我们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的健康走向的。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健康?


如果想要充满健康活力,我们必须理解身体试图告诉我们什么。身体的语言从不说谎,我们需要学习倾听,理解我们的身体在说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重视身体所出现的任何症状,哪怕只是偶尔出现。如果你有腹胀、便秘,偶尔头痛,或痤疮,或者经常感觉特别累……,这都是不正常的。这是都是来自身体的信息,告诉我们“有些不对劲儿”。我们应该学习倾听身体传递的这些信息。


其次,确定我们在疾病谱中的位置,在足够的组织损伤积累、症状开始、可诊断的疾病发生之前的数年,解决潜在的问题。我们说过疾病不是突然发生的,身体出现某些症状意味着我们可能进入某些疾病的疾病谱中。


最后,一旦发现问题,应该找到症状的触发点或根本原因,通过简单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扭转趋势,回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当我们的身体已经存在自身免疫反应时,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加以控制,免疫系统会持续攻击我们自身的组织和细胞,我们可能过早地衰老,并在生命中更早地患上疾病,即使我们拥有活到100岁的基因,也不太可能达到这个目标。这个时候如果让身体继续接触某些毒素,无疑就是火上浇油。


当我们身体的毒素水平超过了身体所能承受的阈值时,一些小问题也可能成为大问题。如果我们能够降低身体的毒性负荷,这样就能更好地处理多余的毒素和持续面对的毒素暴露。例如,我们的身体本来是可以轻松处理某些有毒物质的接触的,但是当我们的解毒系统超负荷时,那些身体通常可以轻松应付的事情则可能变得具有重大毒性影响,包括导致炎症增加。


有些毒素接触可能无法避免,但是不健康的饮食是毒素的最大来源,比如高糖不用多说,还有很多可能导致我们不耐受的食物成分,我们可以对自己进行一个食物过敏源的的检测,当我们去除那些食物中的敏感成分后,我们就等于降低了身体接触有毒物质的风险,也就相当于停止往“杯子”里倒水,我们就能更好地处理那些我们每天面对的不可避免的毒素接触,降低身体的负担。然后,当我们再面对其它的应激源时,也不会做出剧烈的有毒的反应。如果现在每天有很多种毒素进入你的身体,而你减少了其中的一些,那么你的身体就能更轻松地处理其它的毒素。


无病并不意味着真的健康,身体任何症状的出现,即使只是偶尔发生,都是身体释放给我们的信号。一味的通过药物来缓解症状而不去寻找根本原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甚至可能将我们置于更危险的境地。


现在已经十分明确,我们的肠道菌群与我们的疾病和健康密切相关,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肠道菌群不友好”型的社会,很多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我们的肠道菌群,涉及到“衣食住行用”的方方面面。健康不会发生在医生的办公室里,从某种意义上说,健康发生在我们的厨房里。饮食是改变我们健康状况的最有力的工具。通过选择正确的食物和避免错误的食物,改善我们的肠道健康,减少毒素的暴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降低炎症,恢复健康。

友情链接: 广州奇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金锋实验室 / NSバイオ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 未来生命科学 /
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17199922900(微信同号)
020-85501792
邮箱:gdnewsun@gdnewsun.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林和中路8号海航大厦3009